Genes (ISSN 2073-4425) 是一個國際性的蹬癌、經(jīng)同行評審的遺傳學開放獲取期刊,由 MDPI 以月刊形式在線出版。其創(chuàng)刊于 2010 年廊珊,期刊設有 18 個專題。根據(jù) 2022 年 6 月最新發(fā)布的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栏荷,Genes? 期刊 2021 年影響因子為 4.141答倡,5 年影響因子為 4.474轰传,在 JCR 的遺傳學 (Genetics &Heredity) 分區(qū)中處于二區(qū)。目前已被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Web of Science)瘪撇、PubMed获茬、Scopus 等數(shù)據(jù)庫收錄。十年來倔既,期刊穩(wěn)步發(fā)展恕曲,不斷壯大,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高度認可和支持渤涌。
本期編輯薦讀精選了?Genes?期刊上發(fā)表的 5 篇高引文章佩谣,內容包括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研究進展與醫(yī)學應用实蓬、輻射與成簇 DNA 雙鏈斷裂的生物學效應與臨床應用茸俭、假單胞菌屬分類學中的基因組學研究、釀酒酵母中麥角固醇生物合成的調控和人類 SARS-CoV-2 進化等熱門話題瞳秽。希望能為相關領域學者提供新的思路和參考瓣履,歡迎閱讀。
01
Regulation of Ergosterol Biosynthesis in?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釀酒酵母麥角甾醇生物合成的調控
Tania Jordá and Sergi Puig
https://www.mdpi.com/2073-4425/11/7/795
當前引用:98
文章亮點:
(1)?麥角甾醇合成調節(jié)通過重疊機制實現(xiàn)练俐,包括轉錄表達靡玲、酶的反饋抑制及其亞細胞定位的變化。
(2)?麥角甾醇生物合成變化導致多效性缺陷锡锐,限制細胞增殖和對應激的適應铆羡,由于?ERG?基因數(shù)量眾多,麥角甾醇調控在許多方面有待進一步研究操椰。
(3)?麥角甾醇生物合成途徑是健康和農(nóng)業(yè)中抗真菌劑的主要靶點之一能狼,該物質合成和運輸?shù)姆肿訖C制對設計新的抗真菌策略至關重要。
識別二維碼跌仗,
閱讀英文原文顺雪。
02
組蛋白去乙酰酶:進化、特異性及其在轉錄復合物中的作用與藥理作用
Giorgio Milazzo?et?al.
https://www.mdpi.com/2073-4425/11/5/556
當前引用:91
文章亮點:
(1) 總結了在不同情況下鋅依賴的組蛋白去乙酰酶 (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 的最新研究認識掩若,HDAC 基因數(shù)量與生物體的復雜性成正比嘁凤,只有較高的真核生物才擁有 11 個HDAC。
(2)?重點關注 HDAC 抑制劑作為抗癌劑的作用快鬓,以及不同 HDAC 的化學特異性租躁。?
(3) 討論了 HDAC 作為染色質結合和調節(jié)復合物在人類相互作用組中的作用。
識別二維碼向楼,
閱讀英文原文查吊。
03
Genomics in Bacterial Taxonomy: Impact on the Genus?Pseudomonas
細菌分類學中的基因組學:對假單胞菌屬的影響
Jorge Lalucat?et?al.
https://www.mdpi.com/2073-4425/11/2/139
當前引用:89
文章亮點:
(1)?目前假單胞菌屬中的幾個物種命名是同義的,且必須在單個基因組物種中進一步進行完整的分類學分析重組湖蜕。
(2)?已知物種的許多菌株可以根據(jù) 16S rDNA 序列進一步分析其物種類型逻卖,并提議作為屬內的新基因組物種宋列。
(3)?由 4、100 和 120 個基因序列多位點序列分析定義的主要系統(tǒng)發(fā)育組與全基因組分析中的分組一致评也。
識別二維碼虚茶,
閱讀英文原文。
04
Clustered DNA Double-Strand Breaks: Biological Effects and Relevance to Cancer Radiotherapy
簇狀 DNA 雙鏈斷裂:生物學效應和癌癥放療相關性
Jac A. Nickoloff, Neelam Sharma and Lynn Taylor
https://www.mdpi.com/2073-4425/11/1/99
當前引用:71
文章亮點:
(1) 總結了輻射誘導的聚集性 DNA 損傷修復不良或無法修復是可以確定的仇参。
(2)?與孤立病變相比,集群病變的致突變性和細胞毒性作用更大婆殿,且細胞毒性與放射性病變無關诈乒。
(3) 因為高線性能量轉移 (Linear Energy Transfer, LET) 輻射會產(chǎn)生更多的聚集 DNA 損傷,因此每單位劑量的高 LET 帶電粒子輻射的細胞毒性比低 LET 輻射更強婆芦。
識別二維碼怕磨,
閱讀英文原文。
05
人類 SARS-CoV-2 和蝙蝠 RaTG13 冠狀病毒基因組的突變模式強烈傾向于 C>U 轉換绣摹,表明其宿主快速進化
Roman Matyá?ek and Ale? Kova?ík
https://www.mdpi.com/2073-4425/11/7/761
當前引用:55
文章亮點:
(1) 分析了 34 種人類 SARS-CoV-2 分離株和中華菊頭蝠中分離出的近緣 RaTG13 突變模式醇颗,其中 60% 可歸因于 C > U 和 U > C 取代,遠超過其他類型的取代作用辽嘹。
(2) 比較蝙蝠 RaTG13 和 SARS-CoV-2搭诬,C > U 躍遷的數(shù)量是反向躍遷的近兩倍,胞嘧啶 (C) 脫氨基導致的 C 到 U 轉換在 SARS-CoV-2 冠狀病毒的進化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漠阻。
(3) 研究推測高頻 C > U 轉換反映了宿主中病毒的適應過程转傍,并且從動物傳播到世界范圍流行之前,SARS-CoV-2 可能已經(jīng)在人類中發(fā)生了較長時間的進化哮怯。?
識別二維碼糜实,
閱讀英文原文。
視頻號
掃碼關注
MDPI開放科學視頻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始藕,進入期刊主頁蒲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