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是中國人民的偉大發(fā)明,它與古代四大發(fā)明比肩彰莲,為人類的文明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時至信息化發(fā)展的今天贷币,它仍然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派草。唐宋以來,南北窯場林立、名窯輩出泪缨,聞名海內(nèi)外的名瓷紛紛誕生且長盛不衰。諸如秘色瓷呛营、汝瓷虱忙、耀瓷、鈞瓷嘲谚、龍泉瓷狼楔、邢瓷、定瓷等缴渊,不勝枚舉赏壹。這些國家瑰寶已成為中華民族物質文明的重要組成和歷史發(fā)展的見證。
耀州窯在今陜西省銅川市黃堡鎮(zhèn)衔沼,五代屬耀州治蝌借,故稱耀州窯。中心窯場黃堡鎮(zhèn)指蚁,唐代創(chuàng)燒骨望,品種豐富,絢麗多彩欣舵,不但燒造黑瓷擎鸠、白瓷、青瓷缘圈、黃釉瓷劣光、白釉綠彩瓷、素地黑花瓷糟把、茶葉末釉瓷等绢涡,還燒造舉世聞名的三彩器和皇宮、寺院用的高級琉璃建材堡雁。五代時期發(fā)展搀尊,一改唐代多品種燒造局面,以單一青瓷燒造為主淹疙。北宋時期鼎盛针容,燒造規(guī)模號稱“十里窯場”,所燒青釉“耀瓷”廣受市場青睞,不但上貢皇室唁谣,還漂洋過海遠銷域外。金元時期續(xù)燒为毛,新創(chuàng)造了翠綠釉青瓷和溫潤如玉的月白釉瓷溪惶。元末明初停燒后,距黃堡鎮(zhèn)東15公里的陳爐鎮(zhèn)繼續(xù)延燒至今芦格,品種轉型终距,以北方大眾生活日用瓷和民間工藝瓷為主,1300余年爐火不熄俄删。
耀州窯的主要產(chǎn)品青瓷的釉色榜揖、造型、裝飾藝術諸方面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抗蠢、輝煌的藝術成就举哟,達到了極高的美學境界,在中國古代陶瓷歷史和工藝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迅矛。中國古代青瓷在南方誕生以來妨猩,主色調一直以綠色為主,著名的越窯秘色瓷被唐代詩人形容為“千峰翠色”秽褒,就是對綠色調的贊美壶硅。而這種青中顯綠的釉色被文人雅士所追捧的特征,為五代耀州窯的天青釉瓷改變销斟。耀州窯匠師在唐代青瓷制燒工藝的基礎上庐椒,經(jīng)過反復摸索和試驗,成功燒制出華而不艷蚂踊、雋秀典雅的天青瓷约谈。這種釉的主色調為淡天藍色,恰似“雨過天晴云破處”犁钟,給人以清淡填篱、恬靜、雅致的美感恃葫,它被加施在仿金銀器造型的高檔茶具革陋、酒具上則更顯大氣、高貴悉镜。如此精美的天青瓷大都被上流社會和統(tǒng)治階層所“壟斷”锦钓。天青瓷的施釉、裝飾后谱、裝燒工藝追求完美求驳,它的燒制成功對之后其他窯口天青瓷的燒制及國外的高麗青瓷制作都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种司。宋代耀州窯燒制的橄欖綠青釉瓷,又達到新的美學境界渣雁。中國古代文人雅士對瓷器的審美追求驮肄,主要是在瓷釉的特征上川霞,若釉質能達到玉質般的效果兑蹦,便更為其所追捧。陸羽在評價越窯青瓷和邢窯白瓷時認為勇垛,“邢瓷類銀脖母、越瓷類玉”。宋代耀州窯正是迎合了時人的審美情趣闲孤,學習借鑒越窯秘色瓷谆级,成功地燒制出“精比琢玉”“視其色溫溫如也”玉質般的青瓷,在宋代獲得“越器”“秘色”的美名讼积。北宋晚期出現(xiàn)肥照、金代大量燒造的月白釉青瓷則把單色釉藝術推向新的美學境地。
五代的耀州窯器型一改唐代渾圓厚重的風格勤众,而趨向精巧舆绎、雋秀、典雅们颜。出現(xiàn)的仿金銀器造型的茶具吕朵、酒具多具有花口、曲腹窥突、高足外撇的特征努溃,反映了時代風尚和士大夫階層的審美情趣。裝飾手法有劃花阻问、剔花檩翁、印花、貼花族逻、鏤空翩愧、雕塑等。其中剔花询晦、刻花最具特色坑箭,為該窯獨創(chuàng)。剔花工藝是先在器胎上刻出紋樣的輪廓捉泣,再將輪廓外的襯地剔除弹臂,花卉的葉脈用陰線劃出,施釉焙燒后紋樣極富浮雕效果舵素。以往國外公梨伸、私立博物館和個人收藏的此類剔花青瓷曾被誤認為是“東窯器”,但實為耀州窯五代時期的典范之作。裝飾題材以寫實為主痪罐,人物逸萄、動物、植物花卉竭鞍、幾何紋樣應有盡有板惑。人物有塑成人物造型的人形壺,人首作壺蓋偎快、雙手持物成壺流冯乘、背安條形曲柄、博衣寬袖晒夹、腰束窄帶裆馒、周身飾朵花紋,惟妙惟肖丐怯;還有攀枝嬰戲喷好、荷蓮嬰童等,既寫實又浪漫读跷。動物有塑成獅子造型的香薰梗搅、雙魚形瓶、龜形器蓋舔亭。植物花卉最為豐富些膨,菊花、牡丹巧焕、蓮花捅冈、楓葉、卷草转甥、柳條編織等紋樣幾乎囊括所有器皿舌多,一些碗底還刻有“官”字款識。多樣的裝飾手法和豐富的裝飾題材相得益彰享立,為宋代青瓷裝飾藝術達到巔峰并進入全新的美學境界奠定了堅實基礎盘秕。
入宋,耀州窯在唐嫂镇、五代青瓷燒造工藝的基礎上又對泥料制備抢熟、制釉工藝、成型工藝竞茂、窯爐結構匾蛆、裝燒工藝及裝飾技藝諸方面進行了創(chuàng)新和完善,使其青瓷燒造工藝爐火純青固啡、全面發(fā)展并進入了輝煌的鼎盛時期切油。裝飾手法以具有浮雕特征的刻花為主蝙斜,開始出現(xiàn)與刻花風格相似的印花工藝∨旌刻花在宋初偏晚出現(xiàn)且已達到最高水準孕荠,被譽為“宋代青瓷刻花之冠”」ニ刻花采用兩刀法稚伍,亦稱“偏刀”,即先用刀具垂直刻出紋樣的輪廓線巢株,再在其旁用刀具斜刻槐瑞,并剔掉直刻和斜刻后夾在刀痕中間的底子熙涤,使紋樣突凸阁苞,施釉焙燒后紋飾呈現(xiàn)出濃淡相間、層次分明祠挫、清晰可見的立體效果那槽。印花工藝的發(fā)明使用不僅提高了生產(chǎn)功效,而且讓裝飾紋樣更加豐富生動等舔,達到了同時期印花工藝的最高水準骚灸。與刻印花工藝組合使用的還有貼花、鏤空恤诀、捏塑等热跨。
耀州窯青瓷的裝飾題材多來源于自然界和人們?nèi)粘I睿蛟诖嘶A上加以想象而構成的某種形象碑肚,從而反映了窯工們的意識悍暴、觀念、信仰及社會時尚尔芯,裝飾題材豐富猶如萬花筒汽心,洋洋大觀⊥厮裕花卉歷來為中國勞動人民所喜愛熏疾,三千年前原始社會的先民就已認識并能種植花卉了,而且還將其用于生活用品和工藝品的裝飾上尖初。地處西北內(nèi)陸渭北窮山僻壤的耀州窯葵昂,生產(chǎn)環(huán)境及條件十分簡陋,雖都是半地穴式作坊纯末,但是窯工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十分強烈寥掐,那一件件被富貴牡丹裝扮的青瓷器皿,不正是他們執(zhí)著追求的例證汉额!
動物題材僅次于植物花卉曹仗,大凡水里游動榨汤、陸地上奔跑、空中飛舞的均有刻畫怎茫。生活中最易見到的魚收壕、鵝、鴨轨蛤、螺及被喻為愛情象征的鴛鴦屢見不鮮蜜宪;矯健的雄獅、麒麟祥山,溫順的梅花鹿圃验,則被視為瑞獸刻畫;飛舞的仙鶴缝呕、群蛾澳窑,枝頭鵲噪、蝴蝶戀花诚咪、鳳凰牡丹等則象征著吉祥富貴圾篱。龍鳳被視為封建皇權的象征,這種御用紋飾為鮮見的珍品搭肠。人物題材的紋飾以嬰戲為主且刻畫最為生動玫惧,雙嬰扳枝游蕩、奪花馴鹿眯华、三嬰搶球庞蠕、五嬰蹴鞠等,嬰孩頸帶項圈拇掺、腕帶手鐲则菌、腳蹬布襪、飄帶飛揚算郭,肌體豐腴宇团、稚態(tài)可掬,構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民俗風情畫循谨。戲妝男女纺倍、持物人物、山石人物倔撞、匍匐人物等是耀州窯青瓷中不可多見的題材讲仰。外來佛教已被民族化,如摩詰形象已轉化為龍頭魚身痪蝇,且被刻畫成中國傳統(tǒng)的二龍戲珠式圖案鄙陡。道教是本土文化,裝飾題材不乏神話故事躏啰。至于那些“歲寒三友”“連年有余”“連生貴子”“長命富貴”“喜上眉梢”等題材紋飾趁矾,則是以其內(nèi)涵或取其諧音反映人們的世俗觀念及理想愿望耙册。“熙寧”“大觀”“政和”年號在花蕊中以字代蕊毫捣,已成為考古斷代珍貴的標準器详拙。
耀州窯的匠師在紋飾布局上,既講究實用又注意紋樣的合理布局蔓同;既追求形式變化饶辙,又能保持整體的完美統(tǒng)一。碗盤類器型產(chǎn)量大斑粱,紋飾隨器型的變化而隨機應變弃揽。如常見的喇叭形敞口淺腹小底印花碗,利用內(nèi)壁敞開面較大的特點褂省,將紋飾印在內(nèi)壁巷卵,達到引人注目的效果。再如渔缅,一種深腹喇叭狀敞口小底碗任肯,由于碗壁敞開角度較小额晶,顯見面近底演湘,就將碗壁近底部作為布圖位置。爐豌挫、壺窃裙、瓶、尊及較復雜的形器泄艘,則以器型特點因器布圖宦噩。布局嚴整、講求對稱宗商、形式多變衰拄,也是青瓷裝飾的顯著特點。所謂布局嚴整裕照,是指紋飾的構成能遵循一定規(guī)律攒发,而這種規(guī)律又是窯工在長期工藝實踐中提煉、總結和繼承傳統(tǒng)裝飾做法中形成的晋南。裝飾主體形象往往講求對稱惠猿,如習見的折枝牡丹、嬰孩嬉戲负间、龍鳳呈祥等,主體形象對比強烈、互相對稱呼應盒使。同樣的題材紋樣,運用多種表現(xiàn)形式态秧,令人賞心悅目。富貴牡丹扼鞋,或讓其含苞待放屿聋,或令其盛開;或選其正面藏鹊,或選其側面润讥;或用折枝,或用纏枝仅莲,或用交枝跛脾;或以“樓臺”式的疊瓣構圖,或以三瓣扇形花瓣構圖辉茴,極盡變化癣跟。
人物、動物題材的紋樣女骗,刻畫概括景顷、洗練、生動镣逃。嬰孩紋抓住體態(tài)的主要特征强男,用極洗練的輪廓線將其五官、稚氣撼遵、豐腴體態(tài)生動地概括出來眨仪。動物則顯其頭、尾甜杰、足柑爸、翅等重點部位的動勢,概括地進行線條刻畫盒音。如“水波三魚”紋表鳍,表現(xiàn)了漩渦之中三魚悠然自得的游弋,鰭與尾的動態(tài)被刻畫得淋漓盡致祥诽、惟妙惟肖譬圣。該類紋飾圖案的做法,無疑受到前代和同時期畫法的影響原押。魏晉時期中國山水畫的人物和背景比例發(fā)生了變化胁镐,畫中人物占據(jù)很大比例,而山水诸衔、樹石僅作為陪襯盯漂,畫史稱“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笨农。而耀州窯青瓷中的嬰孩就缆、動物題材都采用“人大于山”的傳統(tǒng)畫法帖渠。以“摩詰喜珠”紋為典型,主體形象摩詰占據(jù)大部分空間资担,圓弧狀水波只作襯托底紋旬效,看似比例失調但突出了摩詰形象,不以實寫實踱孕,將摩詰在波濤翻滾的海水中戲珠的形象生動地刻畫出來讯匈。
20世紀70年代在陜西彬縣出土的五代青釉刻花牡丹紋提梁倒注壺,極為罕見将窗。它是耀州窯青瓷造型與裝飾和實用功能完美結合的范例策坏,不但造型別致、結構奇特泻畏、裝飾精美華麗烈肉,還是一件實用的酒器。與一般瓷壺不同的是委丈,其壺身頂部無注水口甩高,以模塑的柿蒂為假蓋;提梁塑以臥伏的鳳凰什偷,鳳首高翹霸督、突目作欲飛狀,彎曲的鳳身滿飾聯(lián)珠紋竟闪;壺流塑一哺乳的母獅离福,側身伏臥,四肢趴地炼蛤,側頸抬首,盆口大張蝶涩,利齒外露成壺流理朋;其下的幼獅肢登母獅肚皮,作吮乳狀绿聘。圓鼓的弧腹剔刻大朵纏枝牡丹嗽上,其中三朵盛開的團花突凸,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熄攘;壺身滿施青釉兽愤,晶瑩透亮,紋飾在釉下清晰可見挪圾、相得益彰浅萧。更為神奇和充滿玄機的是,注水口不在上部卻在壺底哲思,壺底設一梅花小孔版挣,注水時要將壺身翻顛蔓酣,注滿后再將壺身置正,水卻不會從底部露出婆裹。聰明的窯工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掌握了“液面等高”原理载甸,將其運用得完美、天衣無縫乱险。
耀州窯的青瓷制燒工藝在當時名揚天下齐犀,國內(nèi)外窯場紛紛學習仿效,在中國古陶瓷史上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耀州窯系石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堕圾,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對耀州窯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傳承。省勾奇、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對窯址進行了三次大面積的考古發(fā)掘谁昵,全面揭示了其燒造歷史、時代特征摆野、工藝特點及文化內(nèi)涵夭寺;清理出土各時期作坊、窯爐上百座裆站,出土歷代陶瓷文物數(shù)十萬件(片)条辟。耀州窯黃堡遺址、陳爐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宏胯,“耀瓷技藝”還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羽嫡。銅川市在黃堡耀州窯遺址上建成國內(nèi)規(guī)模最大、收藏展示出土耀瓷文物最多的古陶瓷遺址專題博物館——耀州窯博物館肩袍。
作者簡介
薛東星現(xiàn)任中國古陶瓷學會副秘書長杭棵、常務理事,陜西省文物保護與博物館建設專家咨詢評審委員會專家氛赐,陜西省考古工程協(xié)會常務理事魂爪、專家理事;銅川市耀州窯研究會會長艰管,文博二級研究館員專業(yè)技術職稱滓侍。曾任銅川市僑聯(lián)主席、僑辦主任牲芋,銅川市海外聯(lián)誼會副主席撩笆,耀州窯博物館館長。銅川市政協(xié)第十屆情庐、十一屆筷疹、十二屆委員。
從事耀州窯及古陶瓷研究30多年,在國內(nèi)外專業(yè)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咖杉、考古簡報30余篇地混;個人撰寫、主編出版專著4部近300萬字句担。2002年以來主持了國家文物局重點社科項目“銅川陳爐地區(qū)古窯址的考古調查與研究”庆牵,取得了古窯址研究與社會效益相結合的豐碩成果,受到學術界的廣泛好評青蝗。
1988年被評為“銅川市優(yōu)秀知識分子”遏填,2002年榮獲國家文物局“王冶秋·鄭振鐸文物保護獎”個人獎,2006年榮獲“陜西省文物保護先進個人”世蕴,2004氛赞、2008年兩度被授予“銅川市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2005年榮獲“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塘丝,2018年榮獲“銅川市建一百名杰出人物”稱號赔癌。
唐代黑釉塔式蓋罐
唐代三彩龍首套獸
五代青釉盞托
五代青釉雕花牡丹紋倒注壺
宋代刻劃花紋三魚碗
明代白地黑花嬰喜紋罐
金代月白釉鋬耳洗
元代青釉刻花牡丹紋玉壺春瓶
本文刊載于《金融博覽》2023年第1期
投稿郵箱:
jrbl2011@163.com
訂閱方式:
1. 郵局訂閱:郵發(fā)代號22-488
2. 電話訂閱:010-6326 5031